02书屋 > 重生后,我败光了校花的小金库 > 第三百一十四章 平安的新车

第三百一十四章 平安的新车


  支持一下其实一个人买一辆就算了。

问题在于当他们买了初醒以后发现初醒是真的皮实耐造好用啊。

爬山涉水什么的完全没问题。

通过性堪比五菱宏光。

油费便宜就算了,加速效果还不错。

外观更是圆润大气看上去很适合当公务用车。

这些都算了,问题是初醒还便宜啊。

便宜就算了,初醒还是国产车,完美符合了一切条件几乎就是天生的公务用车。

这玩意最可怕的就是连带性。

别人换了你不换是什么?

懒政。

换句话说一个地方开始换了,其他地方就会开始考虑。

如果本地没有合适的本地汽车品牌。

并且适合拿来当公务用车的地方。

那么就会考虑初醒。

这样下来,初醒就直接成为了默认的官方用车。

地位一下子就从出租车变成了公务用车。

显然对于平安汽车的品牌形象提升是巨大的。

不过苏灿对此并没有太大的感觉。

随着平安出现下一个爆款,以及稳固人们对于初醒的认知与定位。

苏灿相信即使没有这一层外衣平安汽车发展依旧会非常顺利。

至于原因?

现在平安汽车赚到的所有钱。

不对应该是卖出去一辆车,所有的钱甭管前期的投入。

全部都用在了科研部门。

现如今平安已经有两辆车在研发途中。

第一辆车是一辆油车的SUV。

国内SUV是一个巨大的市场,苏灿对于这辆车的定位首先就是要大。

国人对于大的车有着痴迷一样的追求。

随后就是方壳子。

外形上必须刚硬爽朗。

让人一眼看上去就知道这辆车是硬派。

随后就是车子的通过性必须要好。

在任何路面都可以完美行驶。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舒适性。

苏灿要求必须做到三十万以内最舒适的SUV。

这些加在一起几乎让整个研发组陷入到了巨大的困境之中。

因为车子的成本苏灿也说了必须控制在十五万以内。

而车子的定价则是十七万到十九万。

换句话说他们又要控制成本。

又要对车子进行全新的研发。

不过有一点好处,那就是有了吕天罡站台。

整辆车别人需要十九二十万才能造出来。

而他们却可以压缩到十七万。

所以他们实际上的成本在二十万。

不过二十万的车却想造出来三四十万车的质感体验也可谓是困难重重。

在车圈一直流传着一句话。

超过五十万剩下的钱买的都是品牌与面子。

换句话说五十万的车已经到达了正常车子的极限。

而这一次苏灿居然要用二十万挑战四十万的车。

几乎已经是天花板级别了。

除此之外还有另一辆车,这辆车直到现在甚至除了他们自己内部的项目组,外界根本就没有一点消息。

平安汽车上上下下都只知道,这辆车不仅招手了很多技术大拿。

而且还招聘了很多IT部门的人。

以及软件开发部门。

并且这个部门开发的这辆车,似乎一直在与其他厂家进行合作。

这便是苏灿的第二步棋。

SUV必须在明年就端上来。

明年的七月份就是这辆车上市的最后期限。

苏灿知道时间很紧,正常情况下根本就不可能交付。

所以苏灿选择了一个很无耻但是很有用的两个办法。

第一个办法自然是挖人。

苏灿挖走了无数人才,并且和各大大学展开合作。

人才甚至还没毕业呢。

直接就被苏灿挖到了平安汽车。

这是苏灿的一步阴招。

第二个阴招可以说是更加无耻。

苏灿直接借用了一下自己拿到的全部设计图纸。

这些设计图纸可是其他车企的命根子。

你说什么?

这些东西在市面上早就流传出来了。

随便拆一辆车就可以了。

苏灿笑你还是太天真。

他拿到的是制造图,整辆车在什么地方用什么材料,这个地方是干什么用的,包括每一寸每一分每一毫,那标注的都是分毫不差。

这些就算了。

甚至有他们的理论,以及研发途中的所有技术材料。

换句话说这些东西的底裤已经被苏灿扒了个干干净净。

所以SUV制造的进程虽然困难重重但实际上并不慢。

而另一个部门那就有些难受了。

他们一切都要从零开始。

没错苏灿准备的第二辆车正是油电混动!

这辆车苏灿的准备定价在十三万到十八万之间。

而这辆车才是平安汽车赚钱的开端。

整辆车电动续航要达到一百七十公里,亏电最多是百分之三十。

东北的冬天自然就不考虑了。

但是在南方以及鲁省冬天亏电最多百分之三十。

尽量做到百分之二十以内。

在这种情况下,油耗也必须和初醒相同。

不仅如此科技化必须要做到最好。

各种电子屏幕内饰全部都要做到最顶尖。

对于电池这一方面苏灿更是下了狠功夫。

绿柳除了给员工分钱以外。

剩下的钱全部都投入到了电池新能源的研究项目上。

你见过哪一家公司,除了百分之三十的收入是用来发工资,其他百分之七十全部都投入到研发部门。

问题在于绿柳已经是第三年了。

第一年就有了十多个亿,不过全部被苏灿给拿走了。

第二年就已经来到了三十多个亿,这些钱可都是纯赚的啊。

第三年只有上半年就已经来到了四十多个亿。

而这八十亿里面的百分之七十全部都用在了研发上。

研发资金里面百分之二十投入到之前的清洁。

剩下的全部都是电池研发。

并且如果别的公司有新技术,苏灿直接大手一挥就是收购。

再把对方的整个研究部门给放到自己这里。

如果对方不同意收购怎么办。

做研发的人一共有两种,第一个自然就是工资高。

绿柳保证比你原先呆的地方工资要搞出来一倍,不仅如此我还保证你的福利全部都做到最好。

还有一批人是什么人呢。

完全就是埋头研发,我完全不关系工资什么的。

绿柳就给你最好的研发地方经费以及最宽松的管制。

换句话说你想要什么,绿柳全部都有!

这才是苏灿占领市场真正的底气所在。


  (https://www.02sw.net/3526_3526410/51318087.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