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快穿之路人甲她普普通通 > 第11章 农女王妃中的路人甲8

第11章 农女王妃中的路人甲8


“嗯,娘的乖囡囡长大了做事情都有条理了,那等下娘亲收拾好了就给放到你那边去。

  娘给你外祖他们两个人各准备了两套夏衣,你二哥有一套,到时候乖囡囡可不要忘了带娘亲向你外祖他们问安!

  囡囡在外祖家也要记得劳逸结合,当然也不要辜负了你外祖他们教导,要认真学习知道吗?”

  李若若听了李母的叮嘱一边点头一边保证,“娘亲放心,女儿一定会好好学习的,也会好好休息不累到自己。”

  保证完话题一转,“娘亲在家也要多注意身体,刺绣伤眼睛,反正娘亲接的绣活都不是什么急要的,慢慢来就好了。

  爷爷跟父亲的衣服娘亲也不必急着做,可以等我从外祖家回来了,女儿再跟娘亲一起。”

  母女俩絮絮叨叨的商量好了关于明日去张外祖家的事情后,又黏黏糊糊了一会儿,李若若就去了书房练字抄书去了。

  抄书是李若若自字体练的差不多以后就开始的一项既能练字,又能学习一些新的知识,还能复习从前学过的东西。

  最后不仅可以去书肆接单挣钱,还可以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多抄录一份收藏,可谓是一举多得。

  古代的纸张制作不易,书籍的印刷也是成本颇高,所以古代的读书人都很费钱,能读书的都是有些家底的。

  大晏也是如此,因此知识总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多数平民百姓吃饭都得看天,可能一张纸都买不起也不舍得买。

  大晏的现任皇帝是个明君,自他上位以来整个大晏也能算得上是晏海河清,许是为了打破世家的垄断,他比较喜欢重用寒门学子。

  正所谓上有所行下必有所效,所以民间书肆总会聘用一些书生抄书,这样的做法朝廷也是持支持和鼓励的态度的。

  因为这样做的好处很多,一方面可以起到扶持一部分寒门学子进学,另一方面便是可以缓解印刷难导致的书本溢价。

  当然去书肆接单的书生也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到的,是需要有担保或者交不菲的押金,才能领到书和纸笔。

  李若若抄的书是李大哥帮她从书肆领来的,她每月交一次,因为李大哥现在在县里面进学,每月月底回来一次。

  李若若就趁着这个功夫跟李大哥完成交换,她交给李大哥抄好的书,李大哥给她带新领来的书,两人经过多次合作也还算默契。

  抄书其实挣不了很多钱,能挣也就是个辛苦钱,一本书她约莫需要抄一天也就两百文左右,当然抄的快的另说。

  李若若的本意也不是通过抄书挣钱,所以她抄的并不快,不过抄的多了,速度慢慢的也提快了不少。

  (一两黄金=十两白银,一两白银=一千枚铜钱/一贯钱)

  她现在一副小件的绣品就能卖到十两到二十两的价格,一副小件她绣起来也不过一个上午的功夫,大件就更贵了,也更费时间。

  翌日一大早,李家的院子便热闹了起来,用过朝食以后李若若在李母的殷殷叮嘱声中,接过张婆子儿媳递来的帷帽。

  坐上了刘伯准备好的马车,家里的马车基本上就她用的最多,每个月至少能用上个五六次。

  所以家里的这辆马车是张外祖父专门给她定制,马车外表简单,但是里面的东西准备的都很齐全。

  就连马车的车壁跟底板都垫的厚厚,既减震又舒适,而刘伯的赶车技术又很好,所以李若若一路上舒舒服服的到了张家。

  “给小小姐请安”

  “小小姐安”

  “……”

  刚到张家大门口,一群丫鬟婆子就从里面涌了出来,欢欢喜喜的给请安。

  “嗯,不必多礼,起来吧。”这个场景这七年来李若若并不少见,习以为常的将人叫了起来便戴上帷帽下车了。

  一下车的李若若便被一群丫鬟婆子簇拥着帮忙拿着往内院里面走去,走在右前方的张外祖母身边的管事婆子一边带路一边说。

  “小小姐可算是到了,老夫人就知道您肯定是早上到的,今儿个一大早上老夫人就叫奴才们在门口守着了。

  现在老夫人用过朝食以后就去了之前专门给小小姐准备院子,在那里等您呢!

  老夫人说等您到了就直接带您过去,看看您这段时间的绣技长进了没有,您院子里面的绣棚跟绣线都准备好了。”

  “嗯,劳烦张妈妈了,马车上面的行李也一起都带过去,除了最上面那个小一些的包袱,其他的都放到我院子的卧房里面,我过会儿去收拾。

  单独留下的那个包袱就带着跟我一起过去外祖母那里就好了。”

  “好的,小小姐,老奴知道了。”

  “嗯,这些银钱就当是你们的辛苦费,等下下去看着分了,算是个茶水钱吧。”

  李若若安排完就从荷包里面取出了一块碎银子约莫半两,交给了张妈妈,让她们等下自行分配。

  “哎,不幸苦不幸苦,谢小小姐赏”

  “谢小小姐赏”

  “……”

  李若若不在意的摆了摆手,

  “不必多礼”

  然后就继续朝着熟悉的院子走去。

  见李若若脚步不停,那些奴仆们也紧跟其后,伴在她左右形成一个包围圈簇拥着她继续往前走。

  不一会儿李若若她们便到了她在张府的院子‘如玉阁’。

  李家兄妹四人包括李父李母还有李爷爷在李家都是有单独的院子的,李父李母还有李爷爷的是在李父李母成亲之后准备的。

  而李家兄妹四人则是在他们出生前就准备好的,就连张家的那两个学徒以前也是有的,不过他们住的是前院。

  张家现在虽然看着落魄,但是该有的规矩还是没少,男丁住的是前院,后院是女眷的住所。

  目前,在张家常住的也就只有李二哥了,因为李二哥要跟张外祖学医,所以基本上都住在张府。

  不过李家村距离镇子上也不远,李二哥回家也方便,也就一刻钟左右的车程,李家有马车,张家自然也有。


  (https://www.02sw.net/3550_3550470/11111141.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w.net